book

作者:
瀏覽:215
top 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搶救保護工作的重大意義,浙江省文化廳、財政廳決定編纂出版“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對浙江省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四十四個項目,逐個編纂成書,一項一冊,然後結為叢書,形成系列。 本書在深入普查、細致整理的基礎上,嘗...
作者:
瀏覽:360
特價現省:60立即購買...
作者:
瀏覽:384
top 本書系統地收集了國內外裝飾鐵藝的各種表現形式,按照科學的分類方法給讀者詳細地展示了鐵藝的魅力,目的就在于讓更多的人去了解鐵、感受鐵藝,讓鐵藝更好地為我們的生活服務。給鐵藝設計、生產、使用提供更多的靈感與選擇空間。 書中共分為鐵藝實例圖片與鐵藝樣式設計兩大部分,鐵藝實例中包括大門、圍欄、樓梯、...
作者:
瀏覽:696
top 陳銓,中國現代作家。1903年11月25日生。四川富順縣人。別名陳正心,筆名T、濤西等。1916年入縣高小學習。1919年8月就讀成都省立第一中學。1921年畢業後到清華大學留美預備班學習。1928年8月赴美留學,獲奧伯林大學文學學士、碩士學位;後赴德國留學,獲博士學位。1934年歸國,任武...
作者:
瀏覽:668
top 為了進一步挖掘、搶救、保護和宣傳廣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喚起全體社會成員對民族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增強廣大群眾的保護意識,使那些處于困境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延續並發揚光大,編者組織專家學者在對廣東省珍貴的、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梳理、考證和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了《廣東非物質文化...
作者:
瀏覽:567
top 老向(1901.10—1968.8),原名王向辰,河北束鹿人。由讀私塾直接考入北京師範學校。1920年後擔任過小學校長。1923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26年停止學業,和何容一起參加北伐革命軍,到武漢朱培德師任政治部指導員。1928年隨軍赴南京,在政府的司法行政部做課員。1929年重返北京...
作者:
瀏覽:243
top 幾千年的農業文明,蘊育出鄉土中國的過去和現在。鄉者,故鄉也,土者,民間也。吾鄉吾土,是故土,是老家。 數字化的今天,世界風雲變幻。現代都市人于歷史留下的印痕已無可言說。老村、古鎮、舊宅、敗祠、發黃的族譜,或可引發人們對鄉土中國的思索。 本系列旨在介紹中國民間傳統的地域文化。以圖文隨記的形式,...
作者:
瀏覽:684
top 台靜農安徽霍丘人。本書收入其小說30篇、劇本1部、散文10余篇及評論3篇。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地之子》,被魯迅稱為“將鄉間的死生,泥土的氣息,移在紙上”;短篇小說集《建塔者及其它》謳歌了先知者“以精誠以赤血供奉唯一的信仰”和偉大的獻身精神,成為反映20年代中國進步事業的難能可貴的文學收獲。...
作者:
瀏覽:200
top 由朱恆夫和黃文虎整理的《江淮神書》內容介紹︰在江淮之間屬于蘇皖的許多地方,近二十多年來,田野作業者發掘出大量的巫覡行儺時歌唱的“神書”,且在這個區域內,不論在何地,神書的內容基本相似。這些神書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對于文化、宗教的研究,亦具有極大的價值。特價現省:141立即購買...
作者:
瀏覽:429
top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詩人、劇作家。本書收入其新舊體詩60余首,古詩今譯10篇,歷史劇4部,散文、小說10余篇。新詩《女神之再生》、《鳳凰涅�》等開一代詩風,堪稱中國現代新詩的奠基之作︰歷史劇《棠棣之花》、《孔雀膽》是他的代表作,借古喻今,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