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軟體大廠的「大老策略」,能挺得住雲端潮流的衝擊嗎?

傳統軟體大廠的「大老策略」,能挺得住雲端潮流的衝擊嗎?

Photo: Peter Kaminski/ Flickr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使用者習慣不斷變化,對軟體界大老甲骨文公司(Oracle)、微軟、SAP、IBM而言,新趨勢著實帶來衝擊,自己也不免栽了跟頭。

簡而言之,一切多半是錯判情勢惹的禍。綜觀近年財報,甲骨文過去七季有四季失利,SAP過去十季有五季未達預期目標,微軟連四季於擅長領域吃癟,IBM災情相對輕微,但過去兩季營收仍不樂觀。

慘遭滑鐵盧的的軟體業者,無不批評起大環境,但真正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公司應跟上時代

事實上,癥結依舊在於公司內部,這些元老級企業普遍應變不及,才蒙受損失。就微軟而言,儘管曾為軟體界龍頭,但正如《華爾街日報》某篇評論所言,微軟「未嗅到數位科技轉變契機,適應速度顯然太慢」。上述新時代技術,指的正是開放原始碼以及雲端運算科技。

於此摔跤的,當然不只微軟,EMC、VMware、甲骨文也榜上有名。甲骨文曾以為大局在握,但顯然事與願違,最後只能找大環境出氣,包括貨幣、景氣等。公司選擇重金聘請行銷專長高層予以應對,不過,在分析師戈德馬赫(Peter Goldmacher)看來,他們和微軟ㄧ樣,也「誤判了趨勢」。

戈德馬赫同時點出「用戶傾向購買低價、實用應用程式」的趨勢,而雲端運算可謂兵家必爭之地,亦為金礦,帶來的影響最大。IBM應變稍快,選擇降低硬體開發比重,重新調整營運方針,而甲骨文則認為併購公司、攏絡人才、壓低成本才是王道。兩者做法雖迥異,但都勉強頂住衝擊了。

衝向雲端「錢」景

確實,雲端科技逐漸擊敗傳統領域,給了大老級企業當頭棒喝。然而,這些企業也不是省油的燈,都想快速站上雲端獲利,如SAP便設置了名為HANA的雲端資料庫,對公司而言,該系統簡直替黑壓壓的財報點了一盞明燈。

再看IBM。IBM在2013前半年,雲端業務擴張了70%,也證明投資雲端科技乃不可避免之趨勢。即使IBM雲端營收依舊成謎,觀察人士倒是認為,這家30年老店總能求新求變,努力掌握時代脈動,因此前景還算樂觀。

至於微軟,則打算透過Office 365攻佔雲端,更希望藉此衝高年營收,以貼補Windows作業系統及單機Office系統的損失。而甲骨文自然不落人後,推出「私有雲端空間」,讓用戶「租借」。雖然「私有雲端」有些反常道,但就算失敗了,甲骨文也憑藉雄厚財力走傳統老路:併購他家系統。

誰能殺出一片天?

說實在話,這些公司各個能力十足,企圖心也夠強,但能否殺出重圍,重點反而是如何調整獲利結構。

以前,大老公司總靠軟體系統授權費、維修費吸金,不過當雲端成為主流,這樣的策略恐怕不夠,因為雲端科技有了開放原始碼作後盾,不但沒有授權問題,維修費用更是低廉,「大老方案」顯然逐漸過時。

大家不免好奇,以大公司規模論,光靠授權、維護,究竟撐不撐得住?答案是,一切都在未定之天,但這些企業也的確調整起獲利結構了。就讓我們繼續等待財報,由數字見分曉吧。

 

推薦閱讀:

誰有機會挑戰Google的龍頭寶座?關鍵武器是Big Data!

Harlan語言簡化GPU編程,圖像晶片也能變身超級電腦!

科技大廠主打「怪獸級」大手機尺寸太驚人,別怪俊男美女不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