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極致機構設計的重生,蘋果 MacBook (2015)動手玩
蘋果的 MacBook 在 2006 年推出第一世代機型後,後續由於由主打輕薄的 MacBook Air 以及強調高效能的 MacBook Pro 兩機型較受消費者青睞,被夾在中間的 MacBook 市場定位尷尬,產品線於 2011 年暫別舞台,然而在今年四月,蘋果又重新推出 MacBook 產品線,並且也為其產品定位下了全新的定位。
全新的 MacBook 主打的是更羽量的精品筆電,訴求將機構空間用至極致,但同時又搭載超高解析度的顯示器,但同時也大膽的將 I/O 端子簡化至剩下一個 USB Type-C 以及一個 3.5mm 耳麥端子,也挑戰消費者對於筆記型電腦使用模式的既定印象。
從外觀設計, MacBook 延續了 MacBook Air 的超薄化設計,然而由於採用免風扇結構,故機身比起 MacBook Air 更薄,當然也不會有煩人的風扇聲;掀開上蓋,螢幕的邊框相當的窄,整個上蓋甚至比 MacBook Air 11 吋更窄,尤其看到機身全尺寸鍵盤的邊框,更可確信這款 MacBook 追求的是更極限的硬體設計與機構配置。
如同前述,只提供一個 USB Type-C ( Gen.1 ,傳輸為 5Gbps )與一個 3.5mm 耳麥插槽的 MacBook ,極簡化的 I/O 配置是對使用者習慣的一大挑戰,雖然說普遍的手持行動設備也都僅有一個 microUSB 與一個 3.5mm 耳麥,不過那畢竟是手持設備,就既有對於筆電的使用印象,多少會需要外接一些周邊,只有一個 USB Type-C 到底夠不夠用?
以 USB Type-C 的擴充性而言,如果搭配 HUB 周邊,其實是可以解決不少問題,蘋果本身也推出可同時提供一個標準 USB 3.0 Type A 、 D-Sub (或是 HDNI )以及 USB Type-C (可連接充電器或是連接 Type-C 設備)的多功能 Hub ,其它周邊廠商也虎視眈眈將推出多種不同機能的周邊;不過對使用者而言,需要這些功能就得額外花錢購買,也需要多帶一個 Hub 出門。
對於一些不太連接周邊裝置,也不會需要使用隨身碟、讀卡機、外接螢幕,單純只使用筆電本身的使用者而言,這樣的設計其實對他們影響不會太大,反正要外接鍵盤滑鼠也可以透過藍牙(當然也有不少 MacBook 系列使用者認為觸控板已經夠好用);不過若是需要連接其它設備使用,多功能 Hub 這筆錢就是避不了了。
所以蘋果在官網的宣傳,把無線視為 MacBook 的主打機能,透過無線與裝置連接,以無線分享檔案,以無線輸出到大畫面,可視為蘋果已經把無線連接視為裝置與裝置之間溝通的解決辦法;在近期無線技術頻寬提升、解決方案也越來越多元,是可以理解蘋果的想法,但實際實行起來,對一些使用者還是較難適應的。
以本身的規格, MacBook 看似美好,有著 12 吋高解析度的螢幕,記憶體也給了 8GB ,不過單純以效能來說就不見得是所有消費者都會滿意了,因為 Macbook 使用的處理器是定位在 Core i3 與 Core i5 之間的 Core M 。
Core M 系列處理器的重點在於提供日常使用者堪用的效能,但具備高續航力與低發熱的特色,故在開多網頁、處理照片的體感可能會比起 Macbook Air 來的不好一些,不過若非重度使用或許是堪用的,但還是要試過比較準;只是以筆者外出進行批次縮圖、多開一些網頁處理照片的使用下,筆者仍傾向使用低電壓版 Core i 的 MacBook Air 。
不過對於輕度使用者, Core M 的好處就是使設備設計更輕薄,也不再受到傳統筆電運作時風扇的嘈雜聲,且以 39.7 Whr 的鋰聚合物電池提供達約 9 小時的上網使用,機身重量也僅 0.92 公斤。
而鍵盤設計,也是這次 MacBook 最大的爭議點,因為為了配合超薄型的機身, MacBook 的 78 鍵全尺寸鍵盤採用超短行程的設計,幾乎比許多採用物理式保護蓋鍵盤的平板行程還短,第一次使用應該不少人都會覺得不適應。
不過根據對鍵盤最有研究的同事鍵神/奕之華/ Yeager (註:都是同一個人)使用過的感想,他認為雖然 MacBook 的行程相當短,然而可在那麼短的行程提供適度的回饋感,還具備背光設計機制,以鍵盤機構設計而言是相當了不起的,而且雖然行程短到有點接近觸控鍵盤設計,但由於仍是機械機構,該有按鍵的觸感仍是觸控鍵盤無法做到的。
至於筆者個人使用,一開始是真的不太適應極短的行程,畢竟即便是先前 Ultrabook 設計的筆電,鍵盤的行程也未做到這麼淺過,一開始還真的是無法適應這樣的設計,直到現在也覺得還無法完全習慣短行程的觸感,但已經漸漸順手,或許接下來會有一些品牌也跟進採用這種超短行程設計的鍵盤吧?
至於觸控板設計, MacBook 使用的是陸續在 2015 年 MacBook Air 與 MacBook Pro 導入的 ForceTouch 技術觸控板,使用時稍微要適應”輕按”與"重壓"的輕重差異,像是進行拖曳需要輕按後拖曳,如果按的稍為大力就會被判斷成重壓,總之需要一點點時間去摸索兩者力道的差異就是。
其次是 MacBook 的觸控板與其他蘋果筆電較不同的地方,則是它採用了透明玻璃設計,雖然過去不乏採用玻璃觸控板的筆電,不過若是看習慣了蘋果筆電系列的設計, MacBook 的玻璃材質視覺效果還是相當獨特的。
該怎定義 MacBook ?筆者認為它算是一款針對輕度使用者的精品級上網筆電,它不適合會開啟大量網頁的使用者,在處理大量照片時的性能也不算特別強,如果有較多外接設備的需求因為 I/O 較少還要仰賴 Hub ,對有處理繁重照片以及需要開啟大量網頁的中度以上電腦使用者,或許 MacBook Air 是更合適的選擇。
然而 MacBook 有著羽量且超薄的身軀,並在這款比普遍 11 吋筆電投影面積還要小巧的 12 吋機種容納發光全尺寸鍵盤、大型觸控板等設計,同時有著美麗的高解析度顯示器,雖然現在市場不乏採用 Core M 處理器的機種,不過多半只達到更薄化的 Ultrabook 的設計,但 Macbook 更進一步的縮小尺寸,故以精品級上網筆電稱之應該不算過分。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