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的聆聽好音樂, PonoPlayer CSNY 限定版動手玩
不知是否手機雖帶動隨身聽音樂的市場興起,但手機的音質多半無法達到盡善盡美,一些願意投資耳機的消費者反過頭追求高階音樂播放器,也使市場吹起一股高階播放機熱潮;而今年 Kickstarter 上也出現一款相當熱門的音樂播放器 PonoPlayer ,它的重點不光只是它本身的設計,而是這個計畫是由老牌歌手 Neil Young 所發起的。
筆者在當時看到價格還算在可接受範圍,而且又衝著歌手簽名紀念版本,選擇 Neil Young 參與過的 Crosby, Stills , Nash & Young (CSNY)限定版本,除了外觀多了歌手簽名並且採金屬紋路處理外,還多了兩張 CSNY 的高品質專輯,並且在比起預計出貨稍晚約一兩周左右就收到這款高階音樂播放機,在 Kickstarter 算是難能可貴的了。
正確來說, PonoPlayer 只是 Neil Young 整個 Pono Music 計畫中的其中一個環節而已, Neil Young 在 2011 年就成立的 Pono Music 真正的終極目標是由高品質音樂數位檔案的銷售到高品質播放設備建立一個完整的平台,不過目前 Pono Music 由於版權關係僅先於美國開始販售數位音樂檔案。
然 Pono Music 與一般的高品質數位音樂平台較大的差異則是它的買斷模式採用認歌不認檔案,一般的音樂平台所販售的檔案會提供多種的品質,有些採用無損檔案均一價,也有些會依照取樣提供不同的價格,然而 Pono Music 標榜如果購買一首音樂,它們只提供最高取樣率的版本,且假設未來該首音樂提供更高規格的版本,使用者可直接升級高規檔案不需另外購買。
由於台灣還未能透過 Pono Music 購買音樂,所以筆者就把重點放在 PonoPlayer 上吧;根據它們在 Kickstarter 的說法, PonoPlayer 從雛型到專案推出至少花了三年的時間,最早的概念是做成手機周邊的形式,透過無線技術讓手機進行控制設備;其次也考慮過隨身耳機擴大器的模式,但最終考慮便利性以及設備設計這兩個方案都被否決,最後決定推出獨立的播放設備。
PonoPlayer 的造型相當的獨特,令人想起早期 iRiver 經典的三角形 T 系列 MP3 播放機,不過 PonoPlayer 之所以做成三角形是為了能夠在最極限的空間內提供音響級組件所需的空間與隔離,此外也有助於搭配柱狀電池結構,最終的結果就是被戲稱為瑞士巧克力的三角柱設計。而且它的包裝也相當有創意與質感,採用竹製禮盒,收到的時候頗驚喜的。
PonoPlayer 標準版的顏色是黃色與黑色,筆者選擇的是歌手簽名的版本,採用金屬銀的外觀,另外還有一款採用全透明的特殊色,想一想當初挑透明的版本可以看到內部組件好像更炫,不過透明板印象中應該還未出貨。
雖然說 PonoPlayer 是 Pono Music 品牌的產品,然而背後的研發協助單位來頭也不小,包括知名發燒音響品牌 Ayre Acoustics 、AudioQuest 等等,都是研發協助單位,同時軟體介面也是與 Android 上知名的音樂 app 開發商 MX 合作,以一台平價音樂播放設備來說,這樣的團隊也稱的上是夢幻組合了。
規格方面, Kickstarter 並未將完整的晶片組合列上,不過據稱數位類比轉換用上目前市面上頂級的 DAC 晶片之一的 ESS ES9018 ,在目前的版本可支援 24bit 192kHz 的 PCM 取樣檔案,暫時還未支援 DSD 取樣檔案,不過據稱明年可能會透過系統更新使其支援 DSD ,但未知是透過軟體演算將 DSD 轉為 PCM ,或是透過 DoP 模式甚至原生 DSD 。
另外從 Kickstarter 公布的結構圖,可看到 PonoPlayer 內部的結構比起一些追求輕薄的音樂播放器更接近傳統設備,包括四個明顯的電容(看起來很像是日本 Nichicon 一類的電容?)以及兩顆 WIMA 電容,並強調採用無反饋線路結構,耳機擴大的緩衝線路維權獨立。
至於操作設計也相當的新穎,機身提供三顆大尺寸的實體鍵,功能與耳機的線控相同,分別作為音量、撥放控制,而螢幕則是具觸控功能,算是近年新式音樂播放設備的主流操作模式。中央實體鍵可做為開機、撥放,點兩下下一首、點三下上一首。
系統方面插上電腦後從資料夾發現是深度客製化的 Android ,不過系統介面被修改到只保留與音樂有關的功能,也不具備 app 擴充能力;操作的邏輯很簡單,只有左右選擇音樂分類與設定,也不提供 EQ 調整功能,應該可視為團隊對其調音的自信吧?
另外在藝人分類的邏輯與一般播放器略不同,通常以藝人分類若是該位歌手在同一張專輯中僅有一首歌(例如說是合輯),從藝人分類點選後只會出現該首歌;不過 PonoPlayer 的介面會先出現該藝人有哪些專輯、並在該專輯內有多少歌曲是有冠上該藝人標籤,但點進去後會出現整張專輯。
機頂的兩個 3.5 孔分別對應耳機輸出與 Line Out , PonoPlayer 的耳機孔輸出阻抗據說定的不高,先前在討論串似乎也為此與幾位發燒友有相當程度的激烈討論,不過到底多低由於文章被洗的大老遠有點不好找, Pono 團隊的解釋是他們採用低阻抗輸出設定是為了滿足多數主流耳機並保有平坦的響頻輸出; Line Out 可在設定清單中選擇是否 Fix 或是可調整音量輸出;底部的保護蓋下為 microSD 卡槽,官方表示可使用 64GB ,不過有使用者使用 128GB 可順利讀到。
除了標準的耳機與 Line Out 單端輸出外, PonoPlayer 也可支援最近相當盛行的雙 TRS 平衡輸出,所謂的雙 TRS 平衡輸出也是 Sony PHA-3 耳機擴大器採用的定義,然而不同於 Sony 把單端與平衡輸出分開, PonoPlayer 則是在系統中透過軟體切換; Pono 團隊的用意本來是用於連接傳統的平衡音響,不過也可以用於耳機。
不過 Pono 團隊並未將它的平衡定義公布,僅在說明談到切勿將二極端子插入 PonoPlayer ,可能會因此造成短路,不過基本上 TRS 的平衡定義可在 Google 搜尋到,若手邊有耳機可支援平衡(不需要全平衡,僅需左右正負極分離,地線可以不見得要接上),另外平衡模式下耳機輸出端為左聲道、 Line Out 端為右聲道,基本上 Sony 新款支援平衡端子的耳機可以直接套用。
PonoPlayer 作為一款現代化的數位音樂播放器,功能反而是相當單純,沒有辦法充當電腦的 USB DAC ,也無法進行 Line In 或是數位輸入,更沒有辦法進行串流與無線連接,基本上與早期的 iPod 幾乎是相同的,是一款純粹的音樂播放設備。
在使用上由於邏輯相當單純,只需左右滑動即可切換機能,加上幾乎清一色都是音樂分類相關項目,設定列也沒有太複雜的選項,即便只有英文也不至於看不懂;然而有些地方筆者還是要抱怨一下,像是切換到平衡模式每次都會跳出警告,還有充電時只能在完成開關機的程序下,若是在充電中開機,或是從關機下開機,充電行為皆會被中斷。
初期的系統版本是連接電腦後會跳出是否進入檔案管理模式,點選後會再跳出一個傳輸完成的確認,切記在檔案傳輸完成前千萬別點選,否則就會中斷傳輸程序;而前幾天釋出的 V1.04 韌體則僅在接上電腦後選擇是否連接,而後提示勿在同步完成前移除 USB ,就沒有原本容易誤按的確認項目。
PonoMusic 提供了專屬的 PonoWorld 軟體,機能方面與蘋果的 iTunes 相似,主要以音樂同步、音樂購買還有提供 PonoPlayer 進行升級不過由於 PonoPlayer 並未限制一定要透過 PonoWorld 管理音樂,筆者一般還是接上電腦進行檔案的直接管理,最近一次更新也加入繁體中文介面,對一般使用者應該是方便許多。
值得注意的是, PonoPlayer 同時也提供無損格式音樂播放功能,且音樂播放機能還是基於鼎鼎大名的 JRiver ,除了整合的 DSD 與 PCM 播放機能外,同時也可掛載 JRiver 的外掛,使用這套軟體也等同省下購買這套將近 50 美金的專業音樂播放軟體的費用。
聲音風格方面, PonoPlayer 是一款相當有個性的播放設備,並未有一般搭載 ES9018 DAC 晶片機種過於電子聲的感覺,反而是相當著重在中頻韻味的特性,但低頻下潛一般且高頻延伸感不明顯,聲底整體偏溫潤速度感不快。
其次是雖然相當強調採用低阻抗大電流設定,不過實際連接耳機後筆者認為它的輸出並不算特別強,可確定的是應該是遜於 Sony 的 PHA-3 ,因為先前試過連接 MDR-Z7 時並未能推出搭配 PHA-3 應有的音場與飽滿感,友人 AB 交叉比較認為驅動力約莫是 iPod Classic 的水準,不過撇開音色,細節資訊詮釋力則是大勝,然而在未播放音樂時有些許的電流底噪。
此外, PonoPlayer 的耳機搭配性也需要留意,它用於搭配偏大單體的動圈耳道耳機表現並不理想,無法將應有低頻詮釋出來,但反觀搭配平衡電樞耳機卻相當合適,不過不能發揮具備多單體平衡電樞單體耳機高頻單體的延伸感,另外若耳機風格本身就著重於中頻韻味,例如 Shure SE530 也不適合搭配使用。
至於搭配耳罩耳機方面,筆者個人試了幾款耳罩式耳機後建議是搭配較近期的隨身式耳機,例如飛利浦 Fidelio 、 Sony MDR-1 系列一類的耳機,但如果是較典型需要大電流或是高阻抗的鑑賞級耳機如 AKG K701 、 Sennheiser HD600 一類的表現就不理想了,更不用說嘗試驅動如 HiFiMAN 、 Audeze 一類仰賴超大電流的平板耳機。
不過對於入耳式耳機愛好者,如果手上有左右完全獨立的線材(指到 Y 字部份後都還是左右獨立負極)的線材,可嘗試改造成雙 3.5mm 以雙 TRS 平衡模式連接,筆者試過將手邊以 UE TF-10 改膜的三平衡電樞單體耳機以及先前借測期間將 XBA-Z5 搭配使用,表現遠比單端理想,在音場、分離度都獲得一定程度的強化,然而 TF10 仍會聽到些許運作底噪。
作為一款 Hi-Res 音樂播放器, PonoPlayer 確實的堅守在單純的音樂播放領域,在聲音的品質也確實是比起一般手機理想,不過音色個性鮮明、中頻染色偏重並著重人聲,音色偏向老派的韻味風格,也許不是每個消費者都會喜歡的調性。
操作介面簡單易懂,只要把音樂丟進去,然後等待系統建立資料庫,沒有常見的音效校正,也沒有 EQ 可調,連上耳機就可以開始享受音樂;然而也沒有近期一些 Hi-Res 音樂播放器常見的數位輸出入功能,也沒辦法透過 WiFi 串流音樂,如果想要一機多用就有點抱歉了。
三角形的外型要握持操作或是放在桌上都頗方便的,不過缺點就是不適合放在褲子口袋使用,而原廠收納袋雖然好看,但是並未預留按鍵操作的開孔以及可直接插耳機的孔,除非搭配 L 型薄端子的耳機,否則幾乎無法收在原廠收納袋內使用。
其次是不知道是 ES9018 太耗電或是耳機擴大架構,也可能是需要讀取 microSD 卡耗掉額外電力,總之帳面續航力寫 8 小時左右,筆者同樣搭配兩款三平衡電樞單體耳機(單端的 UM30 Pro 以及平衡端子的 UE TF10 改膜)在單端輸出模式下實際使用續航力約六小時左右,而平衡模式下(音量調整為單端下約一半)則約五個半小時,以筆者外出使用習慣其實是不太夠用,只好拿出許久未用的行動電源撐著了。
PonoPlayer 值得投資嗎?論機能與音色表現,至少用於搭配筆者慣用的隨身耳機大致上驅動表現都在水準之上(但音色筆者認為過於濃郁),搭配低阻抗耳機的控制力也不惡,底噪方面由於筆者先前使用的 Walkman 也有這樣的情況所以還算能接受,另外也支援平衡輸出多少有加分的作用。
功能相對簡單、驅動力與續航力也不算太好,也沒有聆聽音樂外的附加功能例如串流、藍牙或是數位輸出入,在相近的價位還有不少可參考的機種,不過 PonoPlayer 在調音是較有特色的,這也是比普遍此級距機種普遍強調規格但在音色矯枉過正或是過於電子味來的要好,其次是針對多半耳道耳機驅動還算及格,筆者個人認為就是物有所值的等級,但也不是絕對的首選。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