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旅閑思錄

客旅閑思錄

top 寫作本書的念頭,源于一次工作轉換。2007年5月,作者放棄了一份本以為可以進行到底的工作,離開生活了十一年的城市,南下深圳另謀出路。在公司的最後一用,作者把MSN簽名改成了李白的“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 空間的轉換,常帶給人以時間混淆的錯覺,使人的思想不斷試圖逃離身體的約束。往後跑,去探望塵封的過去,向前趕,去窺視模糊的未來,又把自己置身于歷代先賢構築的那個精妙異常、但也有些吵嚷的精神世界,強迫自己暫時拋開這物質上飽食終日、精神上四分五裂的現實生活,神游八方,不知所黥。 近些年來,年過三十的作者仍常感速茫,但與少年時不同的是,這些已與家庭、愛情、友誼、工作都無關,只是在應該過什麼生活、做什麼人的問題上,一直沒有找到確定的方向,因此在人海也如同在曠野,于是作者開始了閱讀。讀書除了打發時聞,還會給作者帶來一種精神上的愉悅,人生實在太單調,而忙碌只會讓人們忽視生存之外的生活目的,荒謬而短暫的人生,如果不放到先賢們的思想中進行試煉和參照,恐怕更顯乏味和漫無目的。 閱讀,成了一種生活習慣,客旅則是一種生存狀態。過去的九年里,作者因為工作緣故,馬不停蹄奔波各地,閱讀幾乎都在機場、車站、客房,而本書文字也大都寫于這些時候需要說明的是,作者的閱讀既無人指導,也沒有明確書單,想到哪讀到哪,作者就像一個饑餓的小孩,到了豐盛的自助餐廳,什麼東西都想吃幾口,因為作者實在是不想錯過任何精彩的思想和啟示。幾本似懂非懂的書、幾部自以為明白的電影、以及一些刻舟求劊的舊時回想,就構成了作者寫字的主要內容 每一次觥籌交錯的筵後,每一個微醉半醒的夜里,作者都會重新審視人生、信仰、真理甚至愛情這些白天很模糊的詞匯,也會反省自己在世的每一天,到底是為了什麼?十幾年的工作,早就把自己年少時讀書積累的一點貨色消耗殆盡,讓作者患上了嚴重的精神饑渴癥,感覺思維已先于內身開始衰老。這絕不是一種修辭,而是作者真實的痛苦因精神渴求而閱讀,並不像打發饑餓的肚腹一樣,只有滿足,很多時候更像是疾病被治療,需要經歷痛苦。 赫爾岑說過,“我們不是醫生,是疾病”。在最後校訂這本文字時,作者覺得自己的淺陋和虛妄也成了一種疾病。而寫作就像脫下表震,切開肉身,把染病的靈魂曝露人前,可惜看見的人當中,沒有人是醫生。作者之所以還要耙所讀所想寫成文字,是因為相信這世上一定有跟作者患同樣疾病的人,只有他們,能明白作者看似無緣無故的愛和憂傷,也只有他們,跟作者一樣在終日思想著,何時能結束客旅,哪里才不是他鄉? 當作者從書籍中積攢堅持與自信,抵抗虛無和麻木的時俊,當作者敲下一行行字,來整理自己所謂思想的時候,作者也衷心希望那些和作者有同樣想法的人們.在那些無聊、麻木、郁悶、想放棄的時刻,都挺住了,前面等著的也許就是得勝,或者救贖。

特價現省: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