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評論:後PC時代來了,行動裝置卻……停滯了?

專題評論:後PC時代來了,行動裝置卻……停滯了?

九月,原本對於3C產業而言,除了蘋果會發表iPod家族與新的內容服務以外,毫無驚喜可言的這個月份。卻隨著ARM A15架構晶片的Roadmap,今年成為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競爭激烈的一個月份。

日前Motorola與Nokia於同一天在紐約舉辦產品發表會,ReadWriteWeb的記者,文采洋溢寫下當日的紀實,認為在iPhone這場真正的秀之前,這些發表會都讓人難以轉移注意力。

只是少了賈伯斯,少了對於產品保密的執著心。iPhone 5這道主餐用料多好、味道如何,全部在正式吃到之前都洩漏了出來。昨夜的發表會,僅是一場確認的程序而已,也少了One More Thing的驚奇。反倒令人懷念起前菜的滋味,像是Lumia的無線充電與光學防手振功能;沙拉的巧思,像是亞馬遜的Kindle Paperwhite、Fire HD來了。

專題評論:後PC時代來了,行動裝置卻……停滯了?
(圖片來源:新浪網

一場硬體競合的落幕

智慧型手機大戰的開打,與其說從2007年iPhone發表起,不如說2009年初iPhone 3G和hTC G1 Magic到位開始。彼此在晶片時脈與核心數、照相品質、網路速度、各種功能上競爭對抗,三年之間造成了迅速爬升的榮景。每一隻新手機的發表都有其特色與新意。但正如你現在到購物網站上隨便挑一台筆記型電腦買回家,都能滿足你日常需求一般。手機、平板的發展隨著硬體的快速成熟,也從爬坡期走到了穩定成長的高原期——不再令人倍感驚艷了。

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當我們追求著更新、更強的產品時,心裡頭想著是「去擁有它」。但到了產品不再這麼酷炫、人人都擁有時,也許要想到的是「去使用它」。連iPhone 5都不能給我們再一次的高潮時,或許該認定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讓自己換種方式去思考如何接觸手機、平板這些未來將成為生活一部分的產品。

 

iPhone 5:一隻更好的iPhone,不過還是隻iPhone

iPhone 5在發表前由外到內幾乎都給泄露殆盡了。然而卻有幾個亮點依然具備吸引力。 

專題評論:後PC時代來了,行動裝置卻……停滯了?

螢幕 

無論手機或平板,當你把玩實機選購時,最具吸引力的還是螢幕的呈現。蘋果對於「單手操作」的堅持,表現在就算加大到四吋、還僅能拉長、不能變寬上頭。這是一件好事。當傳出iPhone螢幕會加長後,我仔細的記錄自己每日使用哪些iPhone App,才發現加長的螢幕確實有其必要。

像是資訊類的App,如Twitter、Facebook、Reeder、Mail等等,能呈現的訊息越多越好。又像傳訊息的iMessage、LINE、Whatsapp,當中文鍵盤一出現時,中間呈現訊息的範圍更是窄小(而且iOS 6有全尺寸鍵盤呢!)。iOS內建的行事曆於月份檢視時更只能秀出一個事件。而這些App與功能,正是每日使用iPhone的重心。和這些相較之下,16:9的影片能夠不留黑邊橫向播放,重要性就不顯得高了。

同時螢幕的彩度也提昇了44%,能夠完整滿足sRGB色域,就像是新iPad一般。並不是每個人都看得出來色彩的差異,但看過好的螢幕後,自然能分辨出色彩不足的螢幕,這應該是iPhone 5給人最直接的吸引力。

專題評論:後PC時代來了,行動裝置卻……停滯了? 

工業設計 

回到2010年中,iPhone 4原型機流出,我們都透過Gizmodo看到照片。也在WWDC上看賈伯斯再發表了一次。但當它上市時——拿到實機後依然令人驚豔。蘋果對於材質和設計的堅持,往往透過網路上的照片去看是不夠的,7.6mm的薄、112g的輕、金屬機背的質感等等若未實際接觸,都不能下定言。

看完文字轉播後,人人都感覺了無新意。但若看過一遍蘋果拍攝的說明影片,對於iPhone 5又會有著不一樣的感觸。

其他像是:

    4G LTE吃不到,3G支援42Mbps、

    Wi-Fi支援MIMO、速度達150Mbps、

    3G網路時間從7小時變8小時、

    前置iSight升級到720p、

    全景模式、

    三麥克風供除噪、語音辨識、

    Wideband Audio等等…… 

其實都只是硬體的小改變,但這些變化都讓iPhone 5成為更好的iPhone,對於兩年綁約到期的使用者而言,沒有不續約換機的理由。而iOS 6的Passbook更會讓iPhone與你的生活緊綁。

 專題評論:後PC時代來了,行動裝置卻……停滯了?

蘋果的下一步:走向生活化

想想這樣的情境。你在「我要搭高鐵」這個App上買了車票,付完帳後,Passbook裡就多了一張高鐵車票。你不小心手賤刪除了它。於是跑到7-11 iBon花十元取了一張實體票,這時7-11的App傳給你一張星巴客買一送一的Coupon。你到了星巴客拿出儲值卡,店員問你要不要轉成Passbook,從此你出門可以少帶一張卡片……

當iPhone這麼與你的生活捆綁時,你不會想要換其他平台的手機。相較於Android各家都有自己的介面、Windows Phone 8新的操作模式,即將六歲的iOS,開始令人覺得有些倦怠了。但人的倦怠感很快就換轉成習慣,蘋果就是要讓iPhone與你的生活緊綁在一起,直到倦怠感過去,就像我們用了Windows XP快12年那樣。

 

專題評論:後PC時代來了,行動裝置卻……停滯了? 

iTunes與iPod家族的下一步?

相較於iPhone 5洩密連連,iTunes與iPod touch反而成為這次發表會的焦點。下個月才正式推出的iTunes 11,將iTunes in the Cloud的內容與單機的內容合而為一,目的是想要將本機|雲端的界限慢慢消弭,就像是OS X Mountain Lion完全整合iCloud檔案儲存一般,你會逐漸在蘋果的平台上習慣於雲端儲存,並且在容量滿時不得不付費,同時也不能不繼續使用蘋果的硬體。將這些詭計放到一邊,iTunes 11的介面設計,又為蘋果創造一個典範。

iPod家族則是兩極化。兩年未更新的iPod touch採用相同的四吋螢幕、全金屬機身,雖然硬體規格稍弱,但能掛吊飾、五色設計等等,卻瞄準了無法負擔iPhone的學生族群而來,加上AirPlay、Siri等全功能支援—除去這次定價變貴以外—比iPhone 5更具吸引力。

iPod nano卻是一致惡評的糟糕了。功能沒有進步、外觀像山寨機、價格一樣很貴……從這裡可以看出,iPhone與iPod touch逐漸自我侵蝕到iPod的銷售時,iPod部門也在想盡辦法創新求生。從iPod shuffle "SmallTalk"、iPod nano "Watch"的Trail and Error中尋找賣出去、活下去的定位。然而,從新款iPod nano這樣子看來,或許iPod家族除了iPod touch以外,都會慢慢地推出市場。

 專題評論:後PC時代來了,行動裝置卻……停滯了?

最基本、符合主題的改變:EarPods & Lightning

蘋果九月發表會的主題,向來都是iPod,而這次最主要的改變,卻不在產品上頭。而是10年上下不變的耳機和30pin連接頭。

EarPods這款新耳機採取半耳道式設計,能夠輕鬆固定在耳朵中,並且把過去耳機經常出問題的橡膠邊緣捨棄。雖然它還是個隨機出貨的耳機,但在設計感上、耐用性上,都讓使用者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相較於hTC買下Beats,主打玩家級的作法,蘋果靠設計更成功地獲得大眾的注意,這是一計好招。不過畢竟耳機要聽到才能知道其品質,就先不多說了。

而30Pin接頭其實是個尾大不掉的產物。這接頭裡的30個針腳(http://pinouts.ru/PortableDevices/ipod_pinout.shtml),包含聲音、電源、USB、Firewire、S-Video……有些早就該被時代淘汰。新的8Pin Lightning接頭是個好的改變:兩面皆可使用、純數位訊號。但對蘋果而言,MFi Program是個賺錢的好手段,依然不會放棄獨家接頭。對於配件製造商與消費者來說就不是件好事了。製造商得放棄過去的既有市場推出新配件、消費者得花近千元買轉接頭相容舊配件,結果只有蘋果賺到。

 

What's next?

iPhone 5沒有驚喜,但它還是一隻規格更好、有所改變的iPhone。對於綁約到期、想要初次購入智慧型手機的人而言,依然會選擇iPhone 5。謠傳中的iPad mini於今年內發表還是有著可能性。針對亞馬遜Kindle Fire HD搶攻年底市場,蘋果還是會有所作為。不過就如同前面所述,行動裝置走向高原期的現在,我們能期待的驚奇,將會越來越少,要也會轉到軟體與應用上頭。

 

 

歡迎來到後PC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