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 Cloud Talk 會後感想:寡雲眾端,只有硬體難以在雲端世代殺出重圍

微軟 Cloud Talk 會後感想:寡雲眾端,只有硬體難以在雲端世代殺出重圍

 上週五的午後,台灣微軟邀請一些媒體以及採用微軟雲端服務的客戶進行一場以雲端為議題的下午茶會,當然這也是微軟想要大力推廣 Azure 雲端伺服器以及 Office 365 雲端文書系統,想藉由分享使用經驗推廣微軟的雲服務。

雲端這個議題是台灣政府以及產業界近年不斷提到的重點發展產業,但對一般台灣民眾,台灣雲端產業仍像個處於五里霧中的飄渺名詞,只知道財經版面雲端一詞一直出現,不斷強調台灣電子製造業是雲端硬體相關的關鍵,但看著各類雲端議題都是圍繞服務與軟體,卻很難直接感受到台灣廠商在雲端產業扮演的角色有否如財經版面形容的一樣舉足輕重。

微軟 Cloud Talk 會後感想:寡雲眾端,只有硬體難以在雲端世代殺出重圍

台灣為何在雲端產業好像很重要,卻又好像沒那麼重要?主要的原因就是與台灣政府、廠商所注目的焦點是在硬體上,就雲端世代來說,身為載具的硬體對於整個雲端產業雖然不可或缺,卻也僅是雲端的一環而已,而且取代性相當高。

台灣廠商不斷提到的硬體到底能獲得甚麼?也不過是不斷生產容納這些服務的載具,而且生產載具的競爭對手相當多,除了要與外商競爭,台商自己人也還要打自己人,甚至韓國三星也從智慧手持設備投入傳統電腦市場,是不可忽視的後起對手。

加上近年電子產業低價競爭,台灣過去最自豪的就是代工產業,雖然表面上台灣硬體代工廠訂單不斷,不過代工毛利越來越不理想,大陸新興代工廠也虎視眈眈,以硬體為根本的台灣廠商的地位正受到來自四面八方嚴苛的挑戰。

微軟 Cloud Talk 會後感想:寡雲眾端,只有硬體難以在雲端世代殺出重圍

雲端世代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只要看微軟、蘋果與 Google 三者的動向就能看出許多端倪,蘋果積極推廣 iCloud 雲儲存服務; Google 本身就是雲服務的主要供應商,旗下的服務都與雲端脫離不了關係;微軟雖然動作較慢 ,但也推出 Azure 雲端伺服器、可跨平台的 Office 365 雲端化文書系統。

所謂的雲端就是要有雲也有端,雲指的是基於伺服器的內容、端指的是終端呈現內容用的設備。認真說起來,雲與端所需的硬體型態都是原本就有的,雲側的伺服器以及端末的電腦、手機,雲端的概念也是早就存在的,例如線上電子郵件、網路相簿等等。

但是雲端一詞的出現,除了是把過去以各種型態呈現的名詞做一個概括性的定義之外,也是由於網際網路、服務、虛擬化、終端設備演進以及系統型態的多重改變而促成雲端世代來臨,包括網路速度提昇、伺服器硬體與虛擬化效能提昇、服務形式的多元化等等。

微軟 Cloud Talk 會後感想:寡雲眾端,只有硬體難以在雲端世代殺出重圍

而在雲端世代,掌握了雲與端背後的系統以及服務,就等於是奪下雲端產業的全部。終端設備商總是一直強調出貨量的多寡,但些排名幾年間往往就有劇烈的變化,真正可怕的是這些設備搭載的系統以及服務來自何處、由誰掌控、還有誰在使用,因為這些答案的選擇並不多,名字輪來輪去都是少數幾家。

換個角度看,硬體出貨龍頭隨時都在換、而且長江後浪推前浪、新舊廠商不斷輪替,但是掌握系統、服務的新興廠商卻不多,而且往往大舉成功後,它的地位就很難被動搖;過去的雅虎信箱、微軟的 Office 與 Windows 、蘋果的 Mac OS 與 iOS ,近期的 Google 的各類服務、 Android 系統、 Dropbox 、 Evernote 都是這樣。

微軟 Cloud Talk 會後感想:寡雲眾端,只有硬體難以在雲端世代殺出重圍

在雲端世代,由於服務網頁化、 App 化,作業系統是哪個,終端是那一家推出的,已經不像過去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哪些服務做的夠好、能夠跨最多設備或是與最多的瀏覽器相容,就會奪得消費者的青睞。

另外,雲端世代也是伺服器的決戰舞台,不過伺服器的市場也從早期廠商自行架設私有雲趨向公有雲化;主要原因還是私有雲建設與維護成本高,且當服務流量急速增加時,畢竟還要評估流量採購硬體,也很難彈性並快速擴充。

有相當多的廠商,尤其是中小企業乾脆將系統掛在專業大型虛擬伺服器群下,目前包括 Amazon 、 Google 、微軟或是台灣中華電信的 HiCloud 都是屬於專業的大型虛擬伺服器群服務廠商,為何選擇這些虛擬化的公有雲?成本考量一定是很大的關鍵,畢竟伺服器系統從評估建制、管理、架設、電費、散熱等等都是錢,對一般中小企業負擔相當大。

其次就是擴充與穩定,這類的虛擬公有雲只要一通電話,往往就能快速的調整頻寬以及虛擬伺服器數量,當然這也是看這個公有雲本身所能提供的服務如何,不過大者恆大不是沒有道理,價格、伺服器數量、穩定性、頻寬、服務的態度與積極性往往是決勝關鍵,而能作到一定規模的廠商這些方面的表現通常不會太差。

微軟 Cloud Talk 會後感想:寡雲眾端,只有硬體難以在雲端世代殺出重圍

當然雲端世代台灣也不是毫無機會,但絕對不是僅將焦點放在硬體上,堅守硬體無視軟體與服務的結果已經很明顯,無論是那一國傳統 PC 品牌,遵循摩爾定律的遊戲規則走到今天這一步,即便已經採取低毛利模式,但銷售不佳的情況擺在眼前,智慧手機雖然看來前景光明,但競爭激烈卻也不亞於 PC 市場;而代工的出貨量雖履創新高,但實質上卻也沒帶工客戶賺的多。

若是一直緬懷個人電腦興盛時代的榮景,不設法創造出高價值的服務內容,台灣產業狀況只會每下愈況。當然不是要台灣現在才投入大型的雲端服務,畢竟成熟的雲端服務不是鍊金術,倒數三二一就做的出來,但是尋找還未被卡位的潛力服務,正視電子產業現況、設法創出具有價值的雲端服務,是台灣產業領導者該積極發展的目標。

今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