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襲 TF10 原有風格的旗艦耳道, Logitech UE UE900 四單體耳機試聽
在筆者剛開始使用旗艦耳機時,當初的旗艦耳道耳機不像現在如雨後春筍,動鐵耳機陣營以 Shure 的 SCL5 , Westone 的 UM2 , Etymotic 的 ER-4 ,再來就是 2007 年推出、三單體配置的 Ultimate Ears 的 TripleFi-10pro (以下稱 TF10 )。
相較前幾款耳道耳機, TF10 以冷冽的聲底與優異的空間感聞名,然而獨特的造型造成配戴感不佳,刻意營造的空間感也有人聲凝聚力不佳與音場怪異兩極化的風評。
從 TF10 推出達 5 年時間,再歷經公司與羅技整並後,羅技 UE ( 以下稱 LUE )全新的旗艦產品 UE900 與一系列耳罩耳機、行動音箱在今年推出。與 TF10 同樣出於 LUE 實驗室的 UE900 經過多年的演化,到底差了多少?是否有超越前作的表現?跳轉繼續
光從外觀比較, UE900 已經完全擺脫 TF10 的設計了,而且也放棄 UE 自 TripleFi 5pro (以下稱 TF5pro )開始使用的可換線雙針插設計,改用與 Shure 相同的 MMCX 插針;外觀的配色從 TF10 黑搭銀藍改成側面一片黑色像是吉他的 Pick 一樣的黑色盾狀,中間則以銀色字體寫著 UE 。若說 TF10 像是一根小水管, UE900 的造型像是一顆小肉粽一樣。
對於使用者來說,雖然戴上耳朵後自己就看不到耳機,但 TF10 與 UE900 的配戴差異絕對不會讓你認為這是兩隻相同的產品;筆者曾擁有過 TF5pro 以及 TF10 ,雖然筆者已經屬於大耳孔一族,但每每配戴舊 UE 的這兩款產品,還是覺得耳朵有嚴重異物入侵的感覺,除了難以久戴,跑跑跳跳耳機也容易跳動,而且外人看起來,突出的耳機就像科學怪人插在頭上的螺絲一樣。
但 UE900 的全新造型搭配多達 5 種尺寸的耳塞,配戴後幾乎與耳朵服貼,而且舒適度與配戴穩定度也大幅提昇;尤其對多半耳孔偏小的女性朋友,除了一般的 S 尺寸之外,還多了 XS 尺寸,此外像是耳孔更大的朋友,也有 XL 尺寸可挑選,滿足更多音樂聆聽發燒友對於配戴的需求。
此外,相較 UE 時期以及 LUE 時期的 TF10 使用的線材, UE900 新款的線材為監聽耳機常用的絞線,比起過往的線材更為柔軟,不過也有些許的麥克風效應;由於 UE900 設計更貼近舞台監聽,配戴上若選擇黑色無麥克風線材,可將線材繞到後方,也就是 Y 字的部份於脖子後方,將線材藏在背後使用,比起一般將耳機線佩戴在胸前的麥克風效應會更少。
而 UE 時期與 LUE 時期的 TF10 的線材其實是有差異的,由於當初設計者個人偏好問題,早期的 TF10 聲底較為暖糊一些,低頻也比較大量;而到了 LUE 時期改用新的線材,此時期的 TF10 聲音變得收斂許多,聲音相較之下比較細緻,低頻的量感也少很多。
在技術方面, UE900 將旗下客製耳機 UE11 的概念導入,採用四單體設計,由獨立高頻、中頻以及雙低頻單體構成,並且擁有分音器設計減少各單體之間的音頻干涉。響頻部份, LUE 很保守的給了以一般人耳朵能聽到的極限再高一點的響頻範圍,光看數據其實與 UE600 、 UE700 相同,不過這不代表這三款耳機的聽感一樣,畢竟數據只是一種參考,並不能代表真正的聆聽感受。
由於筆者拿到手的 UE900 還相當的新,雖然筆者有先 Run 過一陣子才開始試聽,但依照筆者先前使用耳機的經驗,離 UE900 最好的狀態應該還很久,以下的聽感就僅供參考了。
剛開聲下的 UE 900 ,在各單體發聲的銜接還有些問題,不過就基本音色方面較貼近 LUE 時期的 TF10 ,聲底較為冰冷,雖低頻單體變成兩顆,但低頻的量感卻未大幅的增加,推測與新的低頻單體口徑比起 TF10 的低頻單體縮小有關。
也許是由於相較 TF10 單體大改,或者是全新的線材比起 TF10 傳導力更好,高頻的表現比起類似時數的 TF10 延伸感更好,只不過由於線材插針不同,無法將兩者換成相同的線材去比較;而筆者以下都是以無線控的黑色線作為試聽基準。
空間感方面,承襲 TF10 獨特的大音場特性,當背景音樂出現時仍有 TF10 的味道在,但是與 TF10 最大的差異就是人聲;不同於 TF10 人聲較為退後的風格, UE900 的人聲前靠相當多,甚至相較如 UM1 、 XBA 4 等耳機, UE900 的人聲有些許的壓迫感。
至於有沒有人聲渲染性?筆者目前感覺相較幾款強調人聲調音包括 Sony 的 XBA4 或是 Shure SE535 與 Weston W3 等動鐵耳機, UE900 的渲染味道相對沒那麼強烈,反倒是有一點類似 Etymotic ER-4 偏向乾淨的風格。
不過不知道是還沒 Run 開,或是基本音色的關係, UE900 的樂器表現相較於人聲的感覺就弱了一些,還無法將樂器的殘響表現出來,沒有如 TF10 在弦樂器獨特的音染表現;筆者試著接上借來的隨身耳擴,發現在推力增加的情況下,樂器餘韻不佳的情況有些許的改善,但整體而言 UE900 的樂器聲較人聲的表現弱了一些。
整體表現方面, UE900 相較 TF10 均衡不少,不過在筆者將耳機還回去前,低頻的下潛的狀抗仍大幅落後已經使用達半年的 XBA 4 ,但回彈速度以及 Q 度不算太差,低頻的詮釋偏向快速且略有彈性。
由於 UE900 與 Shure 新款的插針相同,剛好筆者的朋友手邊有隻線身已經發綠的透明 SE215 ,就順手把 Shure 的原廠線接到 UE900 做比較,相較下 Shure 的原廠線在高頻延伸以及低頻下潛的表現似乎較好,但是人聲卻會變成跟過去 TF10 一樣較為後退的情況。
此外筆者也將 UE 的新款矽膠耳塞與 Sony 的混合材質矽膠耳塞交叉比對,發現套用 Sony 耳塞的情況下,低頻會更為收斂,量感會小幅減少,回彈的力道也會更扎實;相較下 UE900 新款耳塞低頻量感略多,而凝聚力略散一些。除了材質以外,也可能與 UE900 原廠耳塞的開口比 Sony 更大有關。
雖然聽的時間不多,也不確定 UE900 的真正實力還有多少,但還是為這段期間聆聽 UE900 的感想做個總結。首先配戴感方面相較 TF10 無論是塞入耳朵的感覺或是線材的舒適度都好了相當多;在聲音的表現方面,相較 TF10 原廠狀態下的風格, UE900 的人聲凝聚力好了不少,不過樂器的渲染力目前還未出現,但整體表現的基本音色仍有類似的風格。
機構方面,雖然捨棄先前的插針改用與 Shure 一樣的新插針,已經有 UE 升級線的朋友反而無法沿用舊線,但新型的插針相較原本雙針腳設計更為堅固,不易因擠壓直接影響公頭或是母座;不過隱憂是新型的插針插上線後仍可旋轉,久了是否會影響接觸就不得而知。另外配戴方面由於框體貼耳以及線材繞耳設計,也能用在如舞台監聽的領域。
至於配件方面,新設計的耳塞新增兩種尺寸能滿足更多消費者的耳孔,並且一次給了兩條線材,無論是要搭配 iOS 設備或是純粹聆聽使用,都不用再負擔額外的線材費用;全新的收納盒雖容易留下指紋,不過相較舊款金屬盒則容易打開且理論上也不易因為擠壓而變形,唯獨就是每次收納耳機時,調整好的線材掛勾角度可能因為擠壓而跑掉。
撇開 UE900 與 TF10 的價差, UE900 確實是一款重新針對配戴感以及一般消費者聆聽習慣調音的產品,但又不失 TF10( LUE 時期版)的聲音走向,身為 TF10 推出後 5 年的後繼者, UE900 確實一款能是完成取代 TF10 的任務的新產品,只不過有先前一波 TF10 價格大跳水的衝擊,也多少會影響消費者在第一時間購買 UE900 的意願吧,畢竟誰不想撿便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