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 Firefox OS 打造 Firefox 瀏覽器 (上)

在你聽著 Mozilla 眉飛色舞的提及「Firefox OS」這麼久,你是否知道當初建構 Firefox OS 的概念與過程呢?我們透過 Ben Francis 輕鬆說故事的口吻,讓大家能初步了解期間發生的許多小插曲。全篇將大略分成建構前的發想、開發過程,以及未來版本的走向。快來看看 Firefox OS 背後曾經的「愛恨情仇」吧!

 

在 2011 年 7 月宣佈啟動 Boot to Gecko (B2G) 專案之後,我心裡就認為自己找到能貢獻一己之長的東西了。我心中琢磨著「以 OS 為架構的瀏覽器」的想法已有一段時間。當時 Mozilla 雖然有人力,但相關技術力與影響力似乎還欠整合。

Mozilla 在當時並未很積極的號召大家開發 B2G,且團隊仍是四名發起人,整個專案雖然不是全然空白的 GitHub repository,但實質的東西卻也不多。而我在宣佈日隔天,就透過 Skype 和 ChrisAndreasMike 展開對話,也動身前往矽谷 (Silicon Valley) 短暫拜訪。我希望能說服他們讓我參與 (剛開始是約聘身分),如此我就能全心投入專案。

用 Web 技術打造的網路瀏覽器

Chris Jones 在我到職第一天就說「這個最高優先度的專案,就是最基本的網路瀏覽器,現在我要有『網址列』和『回到上一頁』按鈕就好。」

為 Firefox OS 打造 Firefox 瀏覽器 (上)

2011 年 12 月的台北,Chris 和他精緻的「一口瀏覽器」

這個團隊當時完全使用 Web 技術,負責打造手機的使用者介面 (UI) 原型 ─「Gaia」。部分人員必須檢驗 Gaia 確實可行,另外還有人要找出 Web 平台的缺漏,並設法透過新的 Web API 補足這些缺漏。我當時就負責建構瀏覽器、相機、圖庫等 App 的第一原型,亦必須補上相關不足之處。

你可能會想問「為何以瀏覽器為架構的作業系統,還需要瀏覽器 App 呢」?當初對此原型的發想,是考量到「其他智慧型手機平台都有瀏覽器 App。而考量到使用者的習慣,B2G 當然也應該提供」。

Firefox 桌機版的 UI,就是以使用了 XUL 標記語言 (Markup language) 的特殊「chrome」程式碼撰寫而來。B2G 的 UI 則單純使用了 HTML、CSS、JavaScript;這點與其他 App 相同。

一切都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