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消費者可能不像開發商那麼想要智慧型手錶?
最近,電子產品業界似乎掀起一股「智慧型手錶」(smartwatch)熱潮,據稱,蘋果、Google都打算研發這項新科技,而電腦大廠戴爾(Dell)官方更直接向媒體透露,該公司確實也有意為之。
在這個「智慧型」產品掛帥的年代,一機在手,似乎讓生活便利許多,無怪乎各大公司相繼響應開發新的「智慧型」市場。
不過,智慧型手錶真的能嘉惠消費者嗎?認真想想,恐怕不像開發商們想得這麼美好。
手錶已經逐漸式微
現代人看時間的方式五花八門,只要瞥一眼手機、電腦或路邊的時鐘,都能知道當時幾點幾分。近十年來,年輕人更是不傾向看錶,視其為大而無當之物,更不必說有些人不喜歡手腕上出現束縛與累贅了。
當手錶成為可有可無的報時工具,自然無法引起人們的購買慾。誠然,勞力士等高級名錶行情依舊看俏,但是,配戴這類名錶的炫耀成分恐怕大過實用功能,且就其高昂價格而言,並非人人所能負擔。
充電(器)真是噩夢
不過,智慧型手錶最擾人的問題莫過於充電了。身為智慧型電子產品,這類手錶不可避免地得要時時充電,才能順利執行上網、拍照、看影片等多樣化功能。但是,智慧型年代最不缺的就是充電器,光想到居家整理、出外旅行時會有多麻煩,就足以使人退避三舍、拒絕再多買一組電線。
再者,功能無涯,電力卻有限,這是自然的定律,手錶功能越豐富耗電速度只會越快,若明明應該掛在手腕上帶著走的錶,卻因為得經常充電而老是困在插座前,這顯然有失設計初衷。而且,智慧型裝置何其多,每項都得佔用USB插槽,插槽不夠多的人真的只能乾等了。
真便利還是噱頭?
有意開發智慧型手錶的廠商必定會灌輸大眾:智慧手錶能夠讓用戶更便利地記錄資訊,但是,這恐怕只是噱頭。
的確,很多人漸漸把生活點滴量化,以期透過數字觀察、調控生活品質。智慧型手錶雖能符合這項需求,只可惜,機器能做的紀錄畢竟有限,以運動為例,裝置或許能記錄運動的時間、心跳速度,卻無法詳實判斷運動模式,讓人知道究竟何時上了健身房、何時去健走或做瑜珈。要改善這點,不是靠手動輸入,就是靠各式應用程式。
然而,時下的裝置早推出諸多應用程式,譬如針對路跑的MapMyRun、Nike Running、RunKeeper等程式,雖說只能在智慧型手機上執行,但這樣還不夠嗎?
至此,廠商們早該領略一點:與其開發新產品取代手機,不如改善現有手機款,擴充應用程式功能。
讓生活便利的訣竅,不在於換湯不換藥地把資訊從手機移到手錶上,讓資訊毫不間斷地灌入我們的生活,而是該讓裝置變得更有「智慧」。把縮小版電腦箍在頭、手腕、手臂上,多半有礙日常生活,讓這些裝置遁入無形,才是真正的智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