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難建立,你家的智慧電視可能只是「假聰明」
你知道嗎?美國家庭中有4成智慧電視都在「裝聰明」,因為它們根本沒連上網路,說到底智慧電視願景至今還只是個夢。因此當各家消費性電子大廠想靠智慧電視創造新財源,可能得三思而後行。
消費性電子大廠擔心智慧電視不開竅,紛紛希望複製蘋果iPhone、iPad、iTunes或Google旗下Android系統,抑或是亞馬遜公司成功經驗。然而,智慧電視產業想成功,不能光是將產品連上網,也不能忽視其生態系統的建立,另外機上盒市占率大幅成長、串流影片裝置來勢洶洶也對智慧電視造成威脅。
內容為王
電視生態與智慧手機模式大不同,在電視經營管理中,內容供應商、系統商和硬體設備合作關係密切。手機中的App則多為附加價值,內容獨立於手機,不會影響手機本身表現,但智慧電視和內容卻是唇齒相依。
儘管智慧電視聯盟(Smart TV Alliance)目標制定統一技術標準,讓開發人員能夠研發App,並在所有支援智慧電視聯盟的平台上成功執行,但截至目前仍缺乏一個眾所周知可分享和討論節目的環境。
一旦沒有統一技術標準,以Android系統和以iOS系統開發的智慧電視將各自蠻幹,更讓App和內容業者陷入兩難,因為這就像遊戲機產業一樣,PS3能玩的遊戲Xbox可不一定鳥你。
機上盒、電視棒威脅
亞馬遜計劃推出自家機上盒,操作平台的格式類似App,為其Prime會員提供亞馬遜目前已有的影片串流服務。(不過有報導指出,亞馬遜機上盒恐怕來不及在原定的年底購物季前上市。)
不僅如此,市面上機上盒可以客製化,還能獨立更新軟體和推銷新內容。
而Google的Chromecast電視棒,內建Chrome作業系統,同樣可以讓電視變聰明。透過該裝置,使用者可在電視螢幕瀏覽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數位內容,如Netflix或YouTube影片,且比起Apple TV要價99美元,Chromecast定價親民只要35美元。
而想在家中打造智慧電視環境,電視必須全面換新成可相容裝置。根據調查,一般家庭平均約有3台電視,因此汰舊換新的花費可觀,相對之下,加裝機上盒花費不到200美元,看來頗具吸引力。
洞察觀眾反饋 別再假聰明
市面上的智慧電視可連結臉書、推特、線上音樂潘朵拉(Pandora)和Skype,以及數位影音內容Netflix和Hulu等,不過正港的智慧電視,必須將這些App與電視節目服務和內容整合。這麼一來才能形成簡易搜尋、瀏覽和找內容的入口網站,再進一步塑造社群經驗,以提供個人化、客製化節目、廣告,成為智慧電視相關業者的金雞母。
此外,還要透過分析使用者資料才能提高廣告效益,也有利內容創造者處理頻道分拆問題和了解如何提供節目選單。
智慧電視的關鍵不只在硬體,更需要一套服務供應商和內容供應商間的互利機制,為影像播放營造全新的商業模式。
這套機制建立後,內容供應商可以透過社群網站和其他即時通訊獲得觀眾反饋,以此跳脫俗套為使用者安排點選式的節目清單。電視製造商或許不會是這項變革中的最大贏家,但內容供應商、服務供應商和消費者必將喜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