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音響品牌 Light Harmonic 二度在集資網站推出 Geek 系列 DAC ,他們的企圖為何?
圖片來源: Indiegogo
筆者在 Light Harmonic (以下稱 LH Lab )先前於 Kickstarter 網站推出 Geek DAC 時,就有注意過這家廠商,當時只留意到這家廠商先前的作品 Da Vinci DAC 是高達兩萬美金的發燒級 DAC ,且也被不少發燒友譽為頂尖級的發燒 DAC ,但當時由於 Geek DAC 屬於隨身設計,就未特別深入研究這家廠商的來頭。
隨著先前 Geek DAC 集資結束, LH Lab 又於另一個集資網站 Indiegogo 推出另一款 Geek Pulse ,剛好有一位前輩跟我談到這家廠商,說是他以前的朋友所創辦,在他的牽線與 LH Lab 聯繫上,並且對這次的計畫進行電郵 QA 。
筆者也相當好奇,為何一家擁有開發 2 萬美元發燒 DAC 的公司會選擇再集資網站一連推出兩款產品、且價格僅 300-500 美金左右,接下來筆者就 LH Lab 以及兩款平價 DAC 做一個簡介,並整理由 LH Lab 副總 Gavin Fish 針對筆者問題的答覆內容。
圖片與 LH Lab 產品資訊來源: LH Lab 、 Indiegogo 、 Kickstarter
談到 LH Lab 的創辦人 Larry Ho ,據說是台灣早期網路業界相當傳奇的人物,不過筆者未經歷過那個時代,關於 Larry Ho 的輝煌歷史就不班門弄斧了。總之,關於 LH Lab 首款系列作品 Da Vinci DAC ,是因為 Larry Ho 本身雖是個黑膠迷,但對於保存、管理不易的黑膠,最終仍選擇屈就於現實,卻苦無滿足他的要求,最後催生 LH Lab 的首款作品 Da Vinci DAC 。
圖片來源: Light Harmonic
在完成了造型獨特的發燒級 DAC 後, LH Lab 不甘只與發燒級音響化上等號,這家年清的公司也希望能夠在不同的價格帶都能打響名號,他們意識到市場上最大宗的消費族群並非不想追求更好的聲音,但顯然不是每個發燒友都有能力負擔 Da Vinci DAC ,所以興起了一股念頭、以全新的 Geek 產品線搶攻主流市場。
從 Da Vinci DAC 、 Geek DAC 、 Geek Pulse ,這幾款產品都是所謂的數位流產品,也就是以播放數位檔案所催生的,既然 LH Lab 團隊如此熱愛黑膠,又為何會選擇推出數位產品?
Gavin 表示,他們很開心看到最近又有不少玩家回過頭去使用黑膠唱盤,但現實就是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體驗到數位流的便利性後,在品質與便利性最終還是會屈就於便利性,所以他們認為數位流產品也因此蔚為顯學。
圖片來源: Kickstarter
設計一款平價 DAC 並且推出,對一家擁有製作 2 萬美金 DAC 的公司來說並不是難事,但是 LH Lab 為何會兩度選擇集資網站, Gavin 的論點相當的不同;就一般人的認知,集資網站大概就是"我有一個好主意,但我缺錢生產"的前提下去推出計畫,不過 LH Lab 認為這並不只是集資網站能為他們計畫帶來的好處。
集資網站除了募集到研發與生產資金外,還可作為意見調查的平台,因為所有的出資者都有資格發聲,開發者也能透過集資網站與他們進行互動與討論,真正找出他們目標客群的需要,尤其 Geek 系列又是針對大眾市場所規劃,深入他們目標客群所需、並且給予他們想要的功能就變得格外重要、且 LH Lab 這兩款 Geek 產品最終是會在通路銷售的。
Geek 家族第一個產品 Geek DAC 的目標,是一個平價且擁有 32bit/384kHz PCM 與 DSD 128 高規格數位檔案播放檔案的便利設備,他們將 Da Vinci Dual DAC (註:就是前述 Da Vinci DAC 的 PCM 、 DSD 雙解碼升級版本)的經驗移植到 Geek DAC 上。
Geek DAC 的設計很單純,一個 USB 隨插即用的 DAC 兼耳擴一體機,不需額外的供電就能享受高品質的音樂表現, Geek DAC 獲得不錯的迴響,最終資金超過原始目標達 10 倍;有了 Geek DAC 的經驗,他們又希望將客群擴大到小型的桌上型 DAC ,滿足希望擁有更多輸出入介面的發燒玩家的需求。
圖片來源: Indiegogo
所以 LH Lab 很快的又在另一個集資平台 Indiegogo 推出第二款 Geek 家族成員、 Geek Pulse ,這款針對桌上型環境的一體機的集資還沒結束,不過已經募集超出 8 倍的資金,顯示他們的目標市場的潛力相當大,且 Geek Pulse 的設計同樣也切中另一批發燒友的需要。
Larry Ho 透露 Geek Pulse 的 DAC 採用的是現在在發燒音響相當火紅的 ESS Sabre ES9018M ,這款晶片是一顆現代化的 DAC 晶片,主打高規格的支援能力以及純淨的音質,不過 DAC 強也還要看線路結構,總之除非有機會親耳聽到否則是不得而知,但相信 LH Lab 不至於做出砸鍋的設計。
隨著集資目標達成, LH Lab 也如同其他集資計畫一樣推出一些獎勵,最新的一個就是擁有平衡輸出的 Geel Pulse X ;不過筆者比較有興趣的是名為 Geek Blue 的藍牙接受器,顧也詢問 Gavin 為何會選擇採用藍牙設計。
Gavin 的答覆是他們其實並不排除推出支援 Apple AirPlay 或是其它基於 WiFi 的無線 DAC ,他們甚至也計畫推出名為 Geek Air 的 AirPlay 接收器 ,但 Geek Play 之所以出局的原因是因為需要通過蘋果的 MFi 計畫,考慮到集資與推出時程, LH Lab 決定先以支援性廣泛且不需繁複認證程序的 Geek Blue ,但其它無線技術接收器還是有在計畫內的。
至於為何不把 Geek Blue 的功能整合在 Geek Pulse 內? Gavin 表示他們已經詢問過所有的集資者的意見,所有人一致決定採用外接設計也無所謂;主要的原因很簡單,將 Geek Blue 整合到 Geek Pulse 會增加平台的電路干擾噪音,為了要去除這些噪音反而會增加成本,分開兩個設計的價格反而會比整合在一起便宜且品質反而更好。
與 Gavin Fish 還有 Larry Ho 交換過一些意見,比較大的收穫不在產品本身,反而是體認到他們如何善用集資網站的好處去打造真正消費者想要的產品;這似乎是許多在集資網站發動計畫的人最大的盲點,有了好的發想找到志同道合的出資者固然很重要,不過很多計畫都不是完美無瑕,像是 LH Lab 一開始就是以量產為目標,就更需要做出正確的產品。
所以 Gavin 的回覆不時都會提到是透過與集資者互動所獲取的想法,例如最新的一篇計畫更新,似乎就想要改掉現行較設計感的數位式面板,回歸傳統音響 DAC 的旋鈕、撥桿,就可看到討論回覆內一連串的意見,想必這些想法也會成為接下來修正的目標。
筆者自己認為 LH Lab 的集資模式點出一個相當重要的心態,固然身邊有一群優秀的工程師,也不該都以他們的意見為意見,也不要全然接受身邊認識的朋友的提議,既然在集資網站上,這些出資者提出的意見更重要,因為他們都是這個計畫的股東,也是確定推出後會購買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