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晶孫代表作•楓林橋日記

陶晶孫代表作•楓林橋日記

top 陶晶孫,原名陶熾,陶熾孫。筆名晶孫、晶明館主等。江蘇省無錫市人。1897年12月18日生。1906年隨父去日本,在日本讀完中學和大學。1919年在日本九州帝國大學學醫時與郭沫若等結為好友,創辦了同人雜志《Green》(《格林》)。1921年7月與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等成立創造社,在《創造季刊》上發表小說、戲劇。提倡“木人戲”。1919年創作的《木犀》和1925年創作的《音樂會小曲》是他早期的短篇小說,被選入《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三集》。1928年回國,因創造社被查封,而主編《大眾文藝》和《學藝》,主張文藝大眾化。1932年3月加入“左聯”,為左翼文藝運動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四十年代初期,他困居上海,主要寫了一些散文隨筆,多收入1944年出版的《牛骨集》。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在台灣任台灣大學衛生系教授,兼熱帶醫學研究所所長,中斷寫作。1950年5月遷居日本,任東京大學文學部講師,重新投入文學活動,為中日文化交流作貢獻。1952年2月12日在日本市川病逝。他多才多藝,以醫學為本職,愛好文學、戲劇、音樂、繪畫,精通日文。他在創造社成立之前,已用日文學作,後在郭沫若的鼓勵下,將用日文學的《黑衣人》(劇本)和原題《Croireendestinee》(小說)譯成中文(改題《木犀》),發表在《創造季刊》上。郭沫若為《木犀》寫了《附白》,贊賞它的“根本的美”,這是他用中文公開發表的第一篇作品。 陶晶孫還是中國現代木偶劇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他在藝術劇社未成立之前,就組織了木人戲社。以後在藝術劇社的移動演出中又演出了木人戲的節目。 陶晶孫是一位富于幽默感的作家,作品中多有苦澀的幽默,隱隱地嘲諷黑暗的現實,深切地表達出對于美好生活的熱愛。《牛骨集》中的《楓林橋日記》、《隨園坊日記》等,大多具有上述風格。

特價現省: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