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彰濱資料中心動土,期許成為台灣雲端產業樞紐(修正能耗單位)
去年九月, Google 宣佈將在亞洲包含台、港、新加坡三處興建大型資料中心,當時宣佈將在台灣彰化縣的彰濱工業區投注一億美金的初期資金,事隔半年時間, Google 在 2012 年 4 月 3 日正式宣佈台灣資料中心動工,總佔地 15 公頃,並且初期資金加碼到三億美金,是亞洲三座資料中心無論規模或是投資之冠,更誓言要善用在地化地理優勢,成為最節能資料中心。
跳轉繼續:
這次動工典禮由 Google 亞太區總裁 Daniel Alegre 、經濟部部長共同主持, Daniel Alegre 解釋,由於全球網路普及, Google 的雲端服務深受消費者喜愛,也創造許多趨勢以及應用,像是前陣子新聞報導一名走失 25 年的男子靠著 Google Earth 千里返家,可見 Google 藉由雲端服務創造許多價值與應用。
智慧手持裝置更是帶動雲端服務的重要動力,人手一隻智慧手機,隨拍照就即刻上傳到雲端儲存並分享給朋友,已經成為新興趨勢,另外像是 Youtube 更引領線上影音分享的風潮;但是隨著雲端服務的依賴加深,就需要更多大型資料中心的建設。而亞太區近年網路應用的成長力道更是全球之冠。
今日是資料中心正式開工,預定地仍是一片荒蕪。
Google 深知台灣在 ICT 產業的強大研發能力,在六年前跨入台灣,並且設立包含 Google Maps 、 Android 、 Chrome OS 等多項服務團隊。這次選在台灣的彰濱工業區興建大型資料中心,更是希望藉由台灣位處亞太網路樞紐的地理優勢以及結合台灣強勢的相關產業,共同創造多贏的局面。
台灣資料中心預計要在 2012 年底完工,並且預期在 2013 下半年正式啟用,初期將提供 25 名正職工作機會,並另外提供兼職如電腦技術、電機與機械工程師、餐飲、保全等工作機會。而整個資料中心由 Google 統籌規劃,並且大量結合台灣當地相關產業,從土壤評估避免含鹽土壤對資料中心精密電子產品的傷害,到伺服器採購、冷卻系統、網路建設等。
未來 Google 資料中心將作落在這 15 公頃的土地上。
而 Google 台灣資料中心最大的特色就是節能技術, Google 宣稱利用彰濱工業區臨海日夜溫差大的特性, Google 利用夜間剩餘電力將存放在戶外的低溫水引進冷卻,並在白天提供系統冷卻,中間過程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最後以蒸氣形式排放並循環利用,不排放任何廢水也不抽取海水。
台灣資料中心這也是 Google 首度採用這套冷卻系統的資料中心,相較傳統資料中心能減少一半的能耗,而香港與新加坡的資料中心則會使用其它在地化的方式提供最合適的冷卻系統減少能耗。
台灣中心預期伺服器能源應用效率可達 1.14 TFlop/W PUE ,相較普遍資料中心至少 2 TFlop/W PUE 以上,整體的功耗效能比提昇近 50% , Google 不僅只是單純興建一座資料中心,更從規劃一開始,就考慮到環境永續的重要條件。
修正:原意是 Google 在官方部落格公佈其數據中心在 2011 年的 PUE 是 1.14 ,顯示 Google 數據中心僅有 14% 的電力是消耗在資料處理以外的能耗上,比起 2010 年的 1.16 更為進步,業界普遍的 PUE 平均在 2 以上。
動工典禮不忘結合傳統的舞獅表演。
未來這座資料中心完成後,服務內容將不限定在特定領域如 Gmail 或是 Youtube ,也不光只是服務台灣與亞太區的使用者,而是以 Google 一直以來的雲端概念營運、也就是分散式儲存與備份,並在消費者使用服務時,選擇最快速的管道提供使用者服務內容。
也就是台灣的使用者的 Google 雲端服務內容仍是來自 Google 各地的資料中心,並非台灣資料中心就是專門服務台灣的使用者,但最終目的都是提供消費者沒有距離的使用體驗,不過台灣資料中心仍對台灣的消費者有一定程度的優先權,意味著以同樣的網路使用需求下,台灣的 Google 雲服務速度還是會提昇。
Google 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博士強調, 資料中心將是長期投資,並期許成為技術交流的樞紐。
Google 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博士提到,產業發展需要一把火點燃, Google 期許能扮演台灣產業發展加溫的那把火; Google 設立資料中心的目的,不光只是要在台灣蓋一座冷冰冰的建築物,更希望由於這座資料中心,能與台灣資通訊相關產業更緊密的配合,包括軟硬體技術的相互交流,網路技術的切磋等等。
並且希望由於這座資料中心,能帶動台灣包括軟硬體以及網路技術等相關產業, Google 這座資料中心的投資將會是長期的,這次的三億美金只是一個開端,未來還會持續投資。
這些是今天與會人員簽名的石頭,將會成為資料中心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