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與合作夥伴談 Youtube 內容識別:藉版權辨識創造多贏而非產生對立
Youtube 導入針對著作版權的內容識別系統( Content ID )已經行之有年,一般使用者會認為這個系統的用意只是單純的為鞏固著作方的權益進行反盜版的行為,但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內容識別系統並非只是消極的版權維護機制,在 Google 與許多導入該機制的夥伴的溝通協調下,更可成為著作權方與上傳者方多贏的工具。
今天 Google 也與創映電影、滾石唱片、民視等夥伴,一同針對內容識別系統為它們所帶來的好處進行分享,並且強調內容識別系統並非只是刪除網友非法上傳影片,還能作為行銷宣傳的統計甚至是獲利工具。
Google Youtube 大中華區技術管理負責人葉佳威先解釋目前內容識別系統的機制,它是由版權擁有方上傳到資料庫,可以是一段影片或是音訊內容檔案, Youtube 的系統會以這些參考資料作為依據針對上傳到 Youtube 的檔案進行比對。
當判斷到有符合內容辨識系統機制的影片,系統會主動通知版權所有人,而版權所有人可自行決定處理方式,除了封鎖外,也可選擇單純追蹤或是有限度的開放,甚至設定特殊的機制,而這些機制都是有其意含的。
在 Youtube 現在的演算法耗費 6,000 萬美金打造,已經可針對如加入浮水印、調整影像比例、抖動、歪斜甚至鏡像影片進行判讀,葉佳威即舉出去年就成功判讀使用者將日本綜藝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的影片進行鏡像處理的影片,並通知版權所有方進行處理。
不過除了消極封鎖外,也有許多的案例反其道而行,像是去年熱門的江南 Style 的唱片公司就選擇以獲利機制方式處理,它們偵測到達 40 萬支內含江南 Style 影像或是音樂的網路短片,並且選擇使用獲利機制,在這些二次創造內容嵌入廣告,在不影響二次創作者權益又同時保有版權下,讓江南 Style 傳播的更快且還能創造獲利。
Google 也希望不僅是如大規模的唱片公司或是傳媒能加入此計畫,即便是工作室或是個人, Google 也歡迎他們能藉由內容辨識系統作為影響力分析或是獲利的機制。
創映電影部經理也分享先前為周杰倫電影"天台"時,如何利用內容辨識系統達到更好的行銷效果又能保護著作權的方式;他提到當初天台廣告有針對區域性以三位主要演員拍攝不同的預告,並且投放於不同的市場;藉由 Youtube 的機制可讓位在不同區域的欣賞者看到為他們所在地拍攝的版本。
創映知道 Youtube 在行銷廣告上的重要性,所以他們並不反對網友對廣告內容進行二創,他們也藉由追蹤的方式去了解與天台相關的二創的內容在 Youtube 的傳遞成效,但是上映期間有網友將完整的電影上傳到 Youtube 上,也還好有內容辨識機制,能在第一時間漸少擴散。
創映目前的方式是將內容辨識機制設定一般分享時所能播放的最長片段長度,讓網友上傳相關影片時能夠有限度的將喜歡的內容進行分享,但又同時不造成版權方的困擾。
滾石唱片是比較後來才加入內容辨識系統,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影音資料中心經理李天芳表示,滾石唱片早先是用人工的方式進行搜尋與檢舉,但同時又擔心影響網友的創作,所以會先請法律人員向對方發出徹下短片的通知,若對方無回應才提出申訴,但效率不佳且反應過慢。
加入內容辨識系統後,滾石針對音樂、 MV 、電視與電影上傳大量的參考資料,至少有 2,600 部影片與超過 7,000 首音樂,但滾石決定不是把這些內容作為消極防衛著作權的工具,而是採用追蹤的方式觀察滾石的音樂在網路上的情形,且藉此發現一些重複版權的情形,檢討當初著作權所屬是否有問題。
滾石發現近期旗下藝人的 MV 在越南與泰國受到歡迎,有網友自行加入當地字幕並且上傳, Youtube 也通知滾石有這樣的情況,建議滾石可在官方 MV 加入多國字幕;滾石則設法與對方溝通取得聯繫,並乾脆就詢問對方式否有興趣成為滾石當地字幕的翻譯者。此外也透過追蹤機能分析觀看者年齡層與區域,像最近就發現張震嶽的音樂在美國很受歡迎。
另一方面滾石也發現許多網友對於二次創作的錯誤觀念,認為即便內容只有配樂來自滾石,但影像都是自行拍攝,就是版權所有者,但實際上等同這部短片仍須獲得滾石在音樂上的授權,除非有過於誇張的侵權行為,否則滾石不會強制對這樣的創作採取法律行為,而是與對方溝通正確的觀念。
至於民視資訊部主任曹哲毓表示,他們很早就發現有網友將民視的內容上傳到網路上,像是把一些熱門節目放上 Youtube 搜尋後,會發現出現的建議搜尋有一大票都是沒有版權的非法上傳,他也戲稱以前有電視兒童,但有了 Youtube 後,現在應該要叫作網路兒童才對。
民視發現在現在的網路世代,與其消極的封鎖非法上傳,不如積極投入 Youtube 的懷抱,民視從 2008 年至今已經成立 5 個不同類別的 Youtube 頻道,並且透過追蹤機制了解非法上傳的情形,而民視亦是透過追蹤方式,把網友上傳的相同的內容也列入點閱率計算,藉此了解影片於網路上的瀏覽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