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之父Jack Kilby,撼動科技史的關鍵推手

IC之父Jack Kilby─撼動科技史的關鍵推手

一般人或許不清楚IC(積體電路)到底是什麼,但卻不能不知道,若沒有德州儀器(TI)工程師Jack Kilby在1958年完成這項重要發明,沒有微晶片技術,我們現在的生活型態將可能會完全改觀!

早在1940年代以前,當時電子產業尚未進入半導體時代,是以真空管做為主要元件。但由於真空管體積龐大、功率消耗高、且可靠度不佳,因而限制了電子電路的發展。自從貝爾實驗室於1948年發明電晶體以後,這種以半導體為材料製成的新元件,因具備體積小、省電、耐用等優點,大量取代了真空管,使得電子電路邁入了電晶體的新紀元。

雖然電晶體的發明改善了真空管的缺點,但是,由於缺乏整合度,各個單獨的電晶體、電容、電阻等元件仍須以手工方式焊接在一起。這種做法,不但影響電路的性能與可靠度,同時也由於體積、功耗等因素,無法進行複雜的電路應用,阻礙了技術進展的腳步。

當時全球的工程師都希望能找到一種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1958年,TI開始投入大量資源,Jack Kilby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出對人類生活造成重大改革的創新發明 – IC。

Jack Kilby和他的重要發明

身高6呎6吋,但個性溫和謙沖的Kilby,常被媒體稱為「溫和的巨人」。他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由於父親經營一家小型電力公司,年少時就因為經常接觸電子產品,而對它們產生濃厚的興趣。Kilby後來在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學習電子學,但因入伍參加二次大戰而中斷學業。戰爭結束後,他於1947年在伊利諾斯大學完成了學士學位,並於1950年獲得威斯康辛大學電機工程碩士學位。

回顧Kilby的重大發明,那是1958年的夏天。當時大部分的同事都去休假,但新進TI還沒有年休假的Kilby,就一個人留在實驗室中繼續他的研究工作。為了解決電晶體缺乏整合度的問題,他於1958年7月24日,首次在筆記本上,畫出了全球第一個積體電路設計概念的草圖。

Kilby認為,可以將電晶體與電阻、電容這些獨立元件整合在單一塊鍺或矽晶片上,而開發出體積更小的元件。兩個月之後的9月12日,Jack Kilby成功展示了全球第一塊可運作的積體電路。這是在鍺基板上,將一個電晶體、數個電阻、以及一個電容整合在一起,大小約有0.5英吋長的簡單設計。

Kilby的發明,讓手工焊接電路元件的方式成為歷史。從此,積體電路邁向可以大量自動化生產,改變了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軌跡。事實上,業界一開始對積體電路技術持懷疑態度,一直到美國空軍於1961年第一次實際使用後,才確立了積體電路在電子系統設計中的重要地位。除了發明積體電路,隨後Jack Kilby又藉由積體電路發明了第一台掌上型計算機、第一個軍事系統以及電腦用積體電路。

為了表彰Jack Kilby對科技產業的重大貢獻,他於2000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的殊榮。此外,他也曾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以及美國國家科技獎章等多項榮譽。Jack Kilby於2005年在美國達拉斯因癌症逝世,享年81歲。一生致力研究,擁有超過60項專利的他,可說是為工程師建立了一個絕佳的典範。

改變人類生活的深遠影響

即使在Jack Kilby發明了積體電路七年之後,他還曾經預測說,「這項發明並不會有長期性的發展。」他沒有想到,在五十年後的今天,隨著網際網路、個人電腦、手機等各項技術的進展,積體電路不但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改變了人類的文明發展。

半導體現已發展為擁有年營收2500億美元的龐大市場,單在美國便有21萬6千人在半導體產業工作。從航太應用,到生物科技、公共安全、金融財務、醫療等各個產業,積體電路技術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並發揮了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現在,全世界的工程人員更是仰賴積體電路技術,試圖開發出更多的創新應用,來解決我們生活中所遭遇到各項挑戰。舉例來說,手持式醫療設備的問世,使得過去許多負擔不起昂貴設備的未開發國家,現在也能夠享有更充裕的醫療資源。此外,因應綠色環保風潮,相關業者均致力於開發更多節能的低耗電與可回收電子消費產品。同時,包括氣囊、剎車等各種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也提高了汽車駕駛的安全性。

展望未來,微晶片技術將持續應用在能源(有效收集及使用再生能源)、公共安全(遠距監測生命跡象、智慧型監控系統)、汽車安全、醫療(遠距醫療、人工器官)等領域,不但為我們帶來更多便利性,更能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

隨著這些技術研發工作的不斷進展,我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創新應用與產品持續問世。我們或許可以試著去想像,未來五十年後,我們的生活又會變成什麼樣貌?或許科幻小說中的情節,都將能夠成為現實。而這一切都起源於Jack Kilby五十年前,一項看似不起眼的發明,卻永遠改變了人類的歷史。